close

緊閉的門扉.jpg 

 

 

前陣子在PTT推理板看到有網友對《緊閉的門扉》讚不絕口,恰好自己也在前陣子跟推理界的友人討論到此書,那我想就趁這個機會談談此書的讀後感吧!

 

這是我看石持淺海的第三本書,前兩本是《水迷宮》和《月之扉》,這兩本長篇給我的感覺很不錯,所以也才會想接下去看這本《緊閉的門扉》。可惜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失望。

 

爲什麼會感覺失望呢?因為我覺得石持淺海沒有掌握到倒敘推理的奧義。即便對於人物和心理描寫有水準的表現(不過書中的愛情很難引起我的共鳴),但是整體節奏讓人覺得很沉悶。

 

這或許是非戰之罪,畢竟就連我最喜歡的倒敘推理劇影集【古佃任三郎】,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特別篇精彩程度,也遜於四十五分鐘長度的影集。

 

倒敘推理似乎不大容易用長篇的形式表現,【古佃任三郎】當中我覺得〈黑岩博士的恐怖〉跟陣內孝則飾演數學家的那集,算是表現較為突出的長篇,至於其他一個半小時的長篇特別篇不是節奏太慢,就是詭計謎團密度太為稀薄,不夠撐起一個半小時的篇幅(就連話題性十足的鈴木一朗那集,我也覺得普普而已)。

 

那回過頭來看看《緊閉的門扉》,我個人覺得此書的節奏真的很沉悶,如果整本書由我做個簡介,大概就是「一堆人在緊閉的門扉前猶豫著要不要破門而入」這樣一句話就能交代完畢(難道不是這樣嗎?XP),那既然如此,這樣單薄的謎團寫到將近十萬字的篇幅會不會太過冗長了?

 

當然,書中眾人對於死者遲遲未起床的情形反覆推敲討論,相當符合現實狀況,但是對我而言,卻覺得繁瑣無趣。我甚至認為:筆力精湛且敘事節奏明快的作家,是可以將此篇的內容濃縮成五萬字的中篇甚至三萬字的短篇,我相信《緊閉的門扉》的謎團用這樣的表現方式會比較恰當,而不是硬塞一堆與案情不相關的部份來灌水變成一本書(那段同學會席間的對談會不會太多廢話了?),這樣只會拖慢敘事節奏,連帶使故事精采程度下降。(甚至可以說,我寧願看長篇的題材壓縮成短篇的篇幅,也不想看短篇的題材擴張成長篇的篇幅)

 

儘管掩卷之際心中滿是失望,不過《緊閉的門扉》也有讓我覺得表現不錯的地方,比方說:兇手的殺人動機很特別,這算是整本書最令我滿意的地方。

 

此外,故事後半段偵探與兇手的對話也頗為有趣,我個人的解讀是:表面上是作者藉由偵探與兇手的對話,來解開書中鋪設的謎團,但實際上卻是作者化身為偵探,來回應象徵讀者的兇手的質疑。文中不時會看見兇手反問一些假設情況,來質疑偵探的推理,而偵探則是針對那些假設情況一一提出解答。

 

打個比方說(非《緊閉的門扉》裡的例子):兇手利用時刻表詭計來犯案,通常會有一些讀者跳出來質疑「萬一火車誤點怎麼辦?」,其實假使命案發生當天火車誤點,作者可以安排兇手改天火車準點時再動手,所以也就沒有火車誤點的考量了。

 

依我個人之見,在《緊閉的門扉》當中,偵探與兇手的對談橋段,在在隱含著作者回答讀者質疑的意涵。恰好前陣子在徵文獎評審過程當中,某位評審就曾經提出一些假設性的情境來批評某篇作品,關於那段討論,我個人覺得很有意思很有啟發性,日後我會另外寫篇文章來探討(為了顧及那位評審的人身安全,我會在文中匿名,請放心XD)。

 

大致就是如此,不過我真的很訝異啊,沒想到我的看法竟然跟PTT的網友們大不同,此外,《緊閉的門扉》還入選2006「十大本格推理小說」第二名,還有「這本推理小說真棒!」第二名,這實在是有點讓我意外啊!

 

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品味跟別人不大一樣,不過有志成為成功大眾文學創作者的我,有時真的要去思考「為什麼自己很不欣賞的作品竟然能夠暢銷,並且獲得大多數讀者的肯定」,進而找到問題所在(就閱讀《緊閉的門扉》的過程中,覺得此書不夠精采,我想,若不是石持淺海的問題,那就是我的問題),我相信這是創作者在閱讀他人作品時應有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