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替日本旅情推理名家內田康夫的作品《不歸路》寫解說(嗯,我本來以為我寫的是導讀,但是出版社把我的文章放在書後),是我第一次幫出版社寫導讀解說。在動筆之前,本以為寫導讀解說是件輕鬆的差事,可是曾聽過傅博老師批評過市面上的某些導讀解說,讓我對於這次的導讀解說撰寫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可以說是字斟句酌,再三校對,一遇到不確定的資訊就立即上網查詢求證。

 

 

相較於我寫一般讀後感,寫這篇解說所花費的時間可以說是超出三倍不止啊,真的沒想到寫解說竟然會寫得那麼累,再加上自己閱讀速度頗慢,而且出版社的出書預定日期又不算太遠(其實就時間來看,算是充裕啦,不過做事情拖拖拉拉一直是我改不掉的壞毛病啊OTZ),所以寫起來才會有點趕。

 

由於這篇解說要放在書後,所以自然不能像我平常在部落格上的讀後感寫得那麼隨性,只是這篇解說通篇讀起來,老實說,有點給它咬文嚼字,頗有ㄅㄅㄐㄐ的風格,希望不要讓讀者有「跪求翻譯」的念頭XP(有沒有人要來不負責翻譯一下?XD)。

 

後來看到推理作家藍霄和會長杜鵑窩人的文章,發現大家都一致認為旅情推理是一種相當本土化的寫作形式,然而,我倒有一點點的個人看法想要補充說明。

 

推理作家藍霄說旅情推理是有侷限性,會讓沒到過那個地方的讀者不能立即融入情境,這個說法其實沒錯,就好比《不歸路》一書當中的場景我皆未到過,的確在閱讀過程當中,產生了某種程度的隔閡。

 

不過,就我個人的想法,旅情推理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要使每位讀者在掩卷之際,心中衍生一股想親臨現場一探究竟的衝動。當然,我知道這樣的寫法十分有難度,畢竟一般的旅遊導覽當中附了不少照片,圖文並茂的展列方式比起純文字的描述更具吸引力,由此也可以知道內田康夫的寫作技法有多麼純熟高深了,能夠一再地出版旅情推理,並且以此寫出名聲。

 

《不歸路》帶給我閱讀感受的隔閡,或許是非戰之罪,畢竟內田康夫鎖定的目標是日本國內的讀者群,所以台灣讀者自然無法完全感受旅情推理的魅力所在。這也是台灣推理作家今後可以努力的目標,日後倘若我動筆寫作旅情推理,我期許自己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