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多前寫過一篇文章(呃,那篇文章留下的疑問好像拖太久了OTZ),講的是有些讀者在閱讀推理小說的過程當中,時常會挑一些毛病,尤其是使用大量謎團和詭計的本格推理,最容易受到讀者的挑剔與批評。

 

當然,讀者在閱讀過程當中發現小說裡的一些瑕疵,提出挑剔與批評是很自然的反應,但是有時一些批評是否「絕對」必要?就讓我藉由這兩篇文章(另一篇名為「創作篇」)闡述我個人的看法。

 

我認為挑剔的讀者應該對於小說中「作者設計」的情境去做批評,而非讀者自己去假設另一個情境,然後用那個假設的情境來批評作者原先設計的情境。

 

這樣講好了,創作者先假設一個情境:A自台北坐火車去殺死人在台中的B,這是作者安排的情境,那麼挑剔的讀者想要找碴,也應該依據作者安排的情境,去挑當中的錯誤。

 

比方說:創作者在文中安排A坐的那班火車是走海線的自強號,但是台中是在山線,所以A坐那班車是絕對不可能準時殺死人在台中的B,這時讀者挑這樣的錯誤是合理沒問題的。

 

但是倘若讀者假設了以下的情況:「萬一當天火車出軌怎麼辦?」、「萬一當天下大雨,影響列車導致誤點該怎麼辦?」、「萬一斷電,火車無法行駛怎麼辦?」……等等諸如此類的假設(其實還可以繼續列下去XD),我會覺得這樣的假設對於評論解析此篇小說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不過,就某個情況來說,這樣的假設有意義,這等下篇文章再講),畢竟我們可以做出無數種假設,依這樣的作法,任何一篇小說都難逃被批得體無完膚的命運。

 

當然,也會有一些看似是假設,但卻挺符合實際狀況的提問或質疑,就拿上一個鐵路的例子來講,最常聽到讀者拿來質疑的點就是誤點(台灣的鐵路不時發生誤點的情形)。像這樣有所本的質疑,我認為作者也不應該忽略,如果作者沒注意到這點,或許小說本身沒有產生根本結構上或邏輯上的謬誤,但倘若作者能夠設計出更符合實際狀況的謎題和情境(至少犯人在作案之前,能夠把誤點的情形考慮進去,進而設想出較合理的犯罪計畫),我會覺得這篇小說更為優秀,更具巧思。

 

此外,身為一個創作者,忍不住想小小抱怨一下,倘若創作者把犯罪過程寫得破綻百出,有時會聽到讀者批評「怎麼可能有人犯案會留下這麼多線索讓偵探發現?」要是創作者把犯罪過程寫得太順利完美,也有可能會被讀者批評「怎麼可能有人犯案會這麼順利,都沒留下破綻?」──這樣矛盾的情況還真讓創作者無所適從,對吧?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