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說過,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讀者做出不同於小說原先情境的假設,並對作者提出批評,是相當挑剔且不近情理的一項舉動。

 


然而,這樣極盡挑剔的假設也並非完全沒有用處,特別當你是一個創作者的時候。

 

我在這篇文章裡曾經提出擺脫低潮、突破瓶頸的方法,當中說到放下自己原先在寫的作品,轉而去閱讀別人的作品,並在閱讀別人作品的過程裡頭,想辦法從別人的作品當中找優缺點。如果找到自己相當欣賞的優點,可以試著去模仿學習,倘若發現自己不能認同的缺點,可以試著去思考「要是這本書由我來寫,怎麼寫會比較好?」

 

那麼,依據別人的架構,去假設模擬全新的情境,這也是一種「閱讀創作」的方法,試著去假設各式各樣與小說當中原先的情節不同的情境,替這個結構找一個新的方向,有時說不定會有全新甚至超越原作的感覺。

 

打個比方說,我曾閱讀過一本社會派的推理小說,也不是說那本作品不好,其實那部作品的情節還算不錯,不過我就是比較喜歡本格推理嘛,所以我一度想說把那部作品改成意外性強烈的本格推理,替那部作品假設另外一種情境,雖然細節沒有想好,但是主要架構也完成得差不多了,能不能寫出這部作品還不確定,至少這樣的思考過程能帶給我一些收穫。

 

再打個比方,就拿上篇火車的例子來說好了,假若在犯案的過程當中,兇手搭乘的那班火車突然出軌了,原先的犯罪計畫也因此而泡湯,接下來卻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兇手因此事故而失憶,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為何,只知道自己的手提箱內有刀子,接下來他開始推理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在這班火車上……(接下來請自行補完),這個故事聽起來,或許不像利用時刻表犯案的本格推理作品,反倒像是帶點黑色幽默的犯罪小說,這也未嘗不是個好的故事情節。

 

總而言之,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無須替作品做過多極盡挑剔的假設,但是對於作者來說,在閱讀過程當中做許多天馬行空的假設,倒是一件相當有趣且實用的創作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