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jpg

 

 

除了貼了一陣子的日劇《紳士刑警》觀後感之外,最近打算來寫一些電影觀後感,來替本格開拓讀者群,為了配合本部落格的調性,自然以推理電影觀後感為主(或者很有台灣風格特色的電影,畢竟本格的標題是「相信台灣,堅持本格」嘛),在此之前,有幾件事情我想先說明一下:

 

(一)推理電影採廣義的定義。

 

如果只寫本格推理電影的觀後感,那麼可以預見的,沒幾部本格推理電影可以讓我寫,畢竟現代電影比較不玩本格推理偵探解謎「fair play」那一套,所以我打算將書寫範圍擴及到廣義的推理電影,只要電影當中涉及犯罪情節,都可列進去。(我看PTT的犯罪電影板,裡頭還有提到《黑暗騎士》呢)

 

其實我看電影或電視劇不像我看小說那樣非推理不看,主要原因是影像化的作品讀者跨入門檻比較低,不像看純文字作品那樣需要花費比較多的心力才能進入並解讀作者建構起的世界。

 

這也是我喜歡看推理小說,而其他類型小說不多涉獵的主要原因,因為推理小說是視覺化比較無法取代的類型小說,像武俠小說的武打動作經視覺化後的動感流暢,科幻小說的高科技場景經視覺化後的聲光效果,恐怖小說的靈異現象經視覺化後的駭人場景──這些經視覺化後的作品可以重新詮釋純粹由文字建構起的世界,並賦予一個較為清晰的形象。

 

從某個角度來說,上述那些類型小說的重點部份經視覺化後,大大提升了原先文字造成的效果;但推理小說著重的是推理思考,這部分最主要是在腦中運作,視覺化能提升的效果不像其他類型作品那麼顯著(更別提推理小說還有「敘述性詭計」這個無法用視覺化取代的終極領域啊!)。

 

(二)先用推理迷的角度切入,再用一般觀眾的角度切入。

 

如果要寫一篇文章,我當然希望文章內容有比較獨特的見解,所以衡量自己比較熟悉且擅長的部份,自然是推理解謎的元素。

 

當然,一部電影如果推理層面表現得出色,但其他部分卻差強人意,對我或其他人來說,自然稱不上一部好片(比方說:已經貼出來的《破綻》),反之,倘若一部電影在推理層面表現得不夠出色,但其他方面卻表現得很好,對我或其他人來說,自然還是一部好片(比方說,下一篇要講的《卸屍宴》。順道一提,依發文頻率,本來可以把那篇觀後感放在教師節那天貼出來XD,不過後來想想還是作罷),不過身為推理迷的我還是希望能看到兼具優秀謎團與流暢劇情的推理電影。

 

之所以提出這點,是要讓其他非推理迷的觀眾或讀者知道,一部電影就算在推理層面被我批評得很慘也未必是部爛片。

 

(三)個人觀感居多,盡量避免暴雷。

 

讀後感或觀後感向來是很主觀的──這個論點已經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一件事。我覺得不錯的作品,我相信一定有其可取之處;但是我覺得不好的作品,卻未必會是一部爛片(基本上我應該是不大會用「爛片」這樣的負面字眼來公開評論電影,倘若有,我也會替那部電影匿名),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喜歡的東西範圍有限,也未必會跟其他人喜歡的東西範圍重疊──簡言之,我喜歡的你未必會喜歡,我討厭的說不定你愛的要死。

 

所以我寫觀後感(或讀後感)盡可能以「引起別人注意,進而去找來看」為主,倘若看完我的觀後感(或讀後感),對這部作品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一部作品好或不好,由你自己來決定。

 

也就是因為如此,我盡量都不會在文中暴雷,比方說下篇的《卸屍宴》當中,我用「兇手的故佈疑陣」,小心地避開暴雷的可能性。

 

大致就是這樣。最後,再多講一件事情,我認為喜歡一樣東西的正確態度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我知道它有缺點(事實上,這世界上沒有一件事物是完美無缺的),但我還是喜歡它──我認為這樣才叫喜歡;而不是這部作品明明有缺點,卻視而不見,一味地喜歡,還不准別人批評──我認為這不叫喜歡,這叫盲目崇拜。

 

我也會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去看待每一部作品,不論是我喜歡的,或是我不喜歡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