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犯.jpg

 

 

《殺人犯》這部電影相當有話題性,除了主角郭富城具突破性的精湛演技之外,劇情竟然跟同期上映的一部好萊塢電影類似(應該說是關鍵點雷同,那時還引發了抄襲風波,《殺人犯》的導演甚至為此出面說明。我個人的評斷是沒有抄襲的疑慮啦,只能說英雄所見略同吧),那兩片我都看過,但由於網路上講那部好萊塢電影的讀後感較多,所以我特地挑《殺人犯》這部電影來講。

 

平心而論,《殺人犯》的水準絕對夠,至少我覺得是一部好片,但是倘若跟好萊塢那部電影比較,以一個推理迷的角度來評判,好萊塢那部電影似乎更勝一籌,因為人物和佈局都顯得乾淨俐落多了,甚至一開始就讓觀眾知道兇手是誰。

 

而《殺人犯》則是採用傳統本格推理隱藏兇手身分的寫法,到影片後段才揭露兇手的身分。就推理(小說)迷來說,這樣的寫法本來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但是上電影院的觀眾大多不想在看電影的時候還要傷透腦筋,所以這樣的寫法似乎不大討喜。

 

很可能就是採取「隱藏真兇身分到後半段才揭露」的佈局,前面一旦沒有充足巧妙的伏筆,最後真相揭露時的衝擊力道就會減低不少(同樣的關鍵,好萊塢那部片就被稱讚,但《殺人犯》卻被批誇張),我認為《殺人犯》的伏筆和布局或許還可以做得更細膩一點。

 

此外,我發現網路上的觀後感或影評都沒有提到一件事,那就是《殺人犯》有兩個版本!有「90分鐘版本」和「120分鐘版本」,120分鐘版本是完整版(或稱電影版),而「90分鐘版本」倘若只看開頭,還以為這個版本只是單純剪掉血腥鏡頭而已(像是墜樓斷腿、插眼被輾、電鑽噴血的畫面都被剪掉了),但事實卻非如此。

 

90分鐘版本」不僅少了血腥的鏡頭,最後的結局也跟電影版完全不同(老實說「90分鐘版本」的結局超無聊的,無聊到我覺得暴雷是在做功德啊XD),導致有同樣開頭的兩個版本卻出現截然不同結局的關鍵,就在於郭富城與張鈞甯在餐廳裡的對話(題外話,張鈞甯在這片裡的扮相簡直是正到爆啊>\\\<),當中有句台詞不同於120分鐘的電影版,就是那句台詞改變了整齣戲後來的走向(這個現象可以稱之為「蝴蝶效應」嗎?XD)。

 

張鈞甯.jpg張鈞甯2.jpg張鈞甯3.jpg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那部關鍵點雷同的好萊塢電影也有兩個結局!我覺得《殺人犯》的導演應該會覺得很幹吧!XD這麼一來,抄襲的嫌疑又更深了。不過我要再次強調,兩部電影真的差蠻多的,只有關鍵點類似,而主題氣氛與表現形式都大相逕庭,如果這樣就叫抄襲,那很少有作品擺脫得了抄襲的指控啊。

 

撇開結局的優劣與否,電影有著兩種結局的拍法還挺有意思的(後來我在PTT電影板裡得知,其實有不少很有名的電影都有另外的結局呢,像是我很喜歡的《終極警探3》也有另外一個結局),不過我不明白導演編劇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人知道的話也煩請回答)倘若是噱頭,那為啥搞得大多數的觀眾都不知道有另外的結局?我唯一想得到的答案,就是為了要吸引觀眾買DVD收藏吧!

 

【電影預告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