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s_dark_of_the_moon_ver5.jpg

 

 

去年是國片大放異彩的一年,不過除了國片之外,好萊塢的電影其實也賣得相當不錯,當中以主打3D視覺特效的《變形金剛3》表現最為突出。

 

還記得《變形金剛3》剛上映的前幾個禮拜,PTT電影板上充斥著負雷,批評的聲浪不絕於耳,當時我的第一個感想是「近年來只注重特效不重劇情的麥可貝終於踢到鐵板了」。

 

正當我暗自慶幸台灣的觀眾素質水準頗高之際,不久票房結算也跟著出來了,《變形金剛3》在台創下六億多台幣的票房佳績(有一說是七億多,還有一說是十億),成為台灣影史第三的賣座電影,僅次於《阿凡達》與《鐵達尼號》。

 

這個結果不但令我傻眼,還有些莞爾,因為《變形金剛3》被大家罵成這個樣子,結果還是賣到翻掉(所以大家是罵爽的就是了XD)。

 

這時就有人感嘆說「沒辦法,台灣人就是愛看爽片」,當下我也是這麼覺得,但是後來想想:不對啊,《變形金剛3》明明就是美國好萊塢拍的電影,跟台灣人到底有什麼關係?打死我都不相信美國人會想說「台灣人愛看爽片,那我們就來拍《變形金剛》給他們看吧!」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應該不可能認為美國人會這麼看重台灣人吧!(台灣人沒那麼偉大啦,想太多)

 

換句話說,真相不是「台灣人愛看爽片」,而是「全世界的人都愛看爽片」。

 

此外,我還想到前陣子島田莊司來到台灣,接受博客來專訪的那篇文章,我摘錄幾段如下:

 

「現在日本的推理小說界,可用『東野圭吾現象』來形容。」島田語帶憂慮地說,「現代人的生活,受到電視很大的影響。我們要去哪裡旅行、要去哪一家餐廳吃飯、要穿什麼衣服才算跟得上流行等等,決定權都來自於電視。」

 

當然,書籍市場也不例外。島田表示,現在的讀者,已經很少踏入書店或圖書館,透過注視、觸摸、翻閱等動作來尋找自己喜歡的書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因為看到了改編的電視劇或電影,才去找原著小說來閱讀。「根據統計,在日本,只要有1%的收視率,就代表有100萬人收看。這樣的數字當然也會反映在書籍的銷售量上。」

 

看到這段文字,我有些驚訝,日本人不是最愛看書的嗎?在讀到這篇文章以前,我認為台灣人愛看電視電影不愛看書的傾向越來越嚴重(或是「只選擇影像化有名氣的書來看」的傾向),沒想到連印象當中最愛閱讀的日本人竟也是如此。

 

我記得傑佛瑞‧迪佛也講過類似的話,他是說「大家都說年輕人不愛看書,騙誰?看看《達文西密碼》多暢銷」,他指的年輕人,應該是美國年輕人吧。

 

我寫這篇文章,最主要想講的就是:人性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台灣人沒有比較差,美國人和日本人也沒有特別好,我們有的缺點他們通常也會有。所以說,我們實在不應該妄自菲薄才是。

 

或許會有人覺得好奇:那既然台灣人沒有比較差,那為什麼在很多領域的表現會輸給美國日本那些先進國家?

 

其實我不敢肯定正確答案為何,但我猜想是「制度」的關係吧?美國日本他們有制度,制度能補足或導正人性當中的缺失,只要有制度,一切就很容易上軌道,像是台灣的電影不就是少了制度,沒有完善的電影工業,才會導致眾多導演拍片如此艱辛困難?我看新聞報導說魏德聖在拍《賽德克巴萊》時就有這樣的感觸。

 

所以,真的很期待台灣有一天,各行各業的環境都能夠建立起制度,唯有這樣,台灣才能夠真正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