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驕子

 

 

我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確定:《天之驕子》應該是今年我所看過的電影當中最撼動我心的一部。

 

我之所以說撼動,而不說感動,是因為這部電影觸發我內心的情緒,不全然是溫馨,而是──我不大能精準形容這種複雜細微的情緒,就姑且稱之為「令我感到有些絕望的痛苦」吧!(聽起來好像有點嚴重,但大致上就接近那種感覺)

 

劇情描述凱文克萊飾演的歷史老師杭特除了重視學生的課業成績之外,還關注學生的品格養成。這位老師重視品格的強烈意念也同時反映在他自己的外在形象,給人感覺就像是一位獨善其身、墨守成規的老古板(一開始他笨拙地使用新型電話的橋段,似乎更是暗示著這樣的人跟不上時代,某方面也呼應了後來貝爾對他訓誡的反駁)。

 

在杭特老師的眾多學生當中,有一個是參議員之子,名叫貝爾,他的個性相當離經叛道,但舉止卻又散發著能感染群眾的個人魅力,不時煽動同儕與他一同做出搞怪脫序的行為,甚至就連舉止嚴肅的師長也會一度被他的個人魅力給迷惑。(「打棒球打破玻璃」的橋段迂迴呈現出貝爾的個人魅力,即便是像杭特老師這樣老古板的人也會一度被他帶壞)

 

為了端正貝爾的品格,杭特老師盡了相當大的努力,試著讓貝爾能盡速地擺脫叛逆期桀傲不遜的性格──看到這裡,我相信每個觀眾都會認為這是「春風化雨」式教育電影的老掉牙劇情。

 

特別是當貝爾將杭特老師丟給他的書拿起來閱讀的時候,我還不禁冷笑,心想:這個老師也太好當了吧,之前這麼叛逆的學生竟然會如此聽話,一個晚上就轉性變成用功讀書的好學生?

 

然而,接下來的劇情走向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稱不上超展開,但絕對出人意料,至少那個劇情轉折令我非常震撼;即便《天之驕子》不是推理電影,不過杭特老師使「犯人」無法得逞的妙計的梗卻埋得十分漂亮,遠勝過一堆推理電影。

 

尤其當杭特老師說出「我要教你最後一課……」,那段話的一字一句真是緊緊揪住我的心,也連帶讓我想起多年前在職場上的一件往事。

 

我以前有個朋友(就姑且稱他為朋友好了,至少那個時候我把他當朋友),他的相貌英俊,能言善道,且樂於助人,算是個萬人迷,不論男生或女生都很喜歡他這個人。

 

可是有一次我跟他之間卻發生了一件極不愉快的事,細節我不能說得很清楚,總之就是那位朋友為了要往更高的地方爬,企圖以某種迂迴的方式陷害我(我當下就察覺出不對勁了,但我沒當場說破)。對此,我不但生氣,也很納悶: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

 

雖然最終那位朋友的詭計沒有得售,但這件事卻讓我相當不甘心,畢竟自己吃了悶虧,我甚至一度想把這件事情爆出來,但事後想想還是作罷,因為說破這件事對我沒有什麼好處(沒必要在職場上替自己樹敵吧),而且我很清楚:這件事說出來,沒有人會相信我,畢竟那位朋友在大家眼中的形象是那麼地好,絕對沒有人會相信他會耍這麼見不得人的小手段。我要是真把這件事情說出來,其他人還搞不好會認為我是眼紅忌妒他,才會捏造這種子虛烏有的事情來抹黑他。

 

回到劇中的情形,杭特老師無法戳破貝爾的面具,揭發他的真面目,畢竟貝爾大不了可以跟大家道個歉,反正他也不是犯什麼大錯。反觀杭特老師要是說破這件事情,卻會讓氣氛變得十分尷尬,局面也可能變得難以收拾(或許日後變得有權有勢的貝爾會找杭特老師的麻煩也說不定)。

 

貝爾反駁老師訓誡的話雖然殘酷,不過不正符合現實社會的情況嗎?獨善其身、堅守原則的人,只要處事不夠圓融,很容易就被忽視,甚至被排擠(杭特老師未能當上校長,並非是他的教學不夠認真,而是他募款能力遠不及另外一位同事);至於活潑外向、能言善道的人就算人格有相當大的瑕疵,只要掩藏偽裝得當,依舊可以在群眾裡吃得很開。(貝爾就算用了不正當的手段獲得勝利,但被他的個人魅力給迷惑矇蔽的群眾依舊會愛戴推崇他)

 

雖然這部電影一度讓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但好在最後的結尾出現了令人動容的溫馨場面,學生的鼓勵支持使杭特老師彷彿得到救贖般,雙眼泛起淚光。

 

在這一刻,我也不禁眼泛淚光,同時內心充滿感激:謝謝你,刀大。謝謝導演Michael Hoffman,謝謝編劇Neil Tolkin,謝謝你們最後神來一筆的結尾,讓我不會在看完電影後,帶著沉重難受的心情度過這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