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en_ver3

 

 

除了推理小說之外,愛倫坡在詩、恐怖小說、評論這三方面也有極高的成就。

 

他最具代表性的詩作就是〈黑鴉〉和〈安娜貝爾李〉(這兩首詩也在電影中被提及),前者甚至成為了代表他個人形象的具體物件,只要說到愛倫坡,就會想到黑鴉,所以英文片名取為The Raven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

 

恐怖小說方面,像是電影當中提及的〈紅死神的面具〉、〈陷阱與鐘擺〉、〈一桶阿蒙帝亞度酒〉都是他在這方面著名的幾篇作品。(其中〈陷阱與鐘擺〉就是第二件命案的靈感來源──遭捆綁動彈不得的死者被來回擺動且持續下探的刀刃砍得肚破腸流)

 

評論方面,他不時在報上發表對其他作家作品的評論,愛好解謎的他還會下戰帖,要讀者寄密碼信來挑戰他(他自稱能破解一切有規則系統的密碼暗號),有時甚至會對一些作家在雜誌或報紙上的連載作品情節進行推測,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愛倫坡光看了前面幾頁的內容,即成功推測出英國大文豪Charles Dickens的連載作品《Barnaby Rudge》裡的兇手──這種熱愛解謎的行徑完全符合電影中神探的形象。

 

即便《神探愛倫坡》的主要劇情是虛構,但時代背景與人物性格都有一定程度的考究與依據,除了熱愛解謎的偏執之外,電影裡愛倫坡恃才傲物的自大個性、酗酒成癮的惡習、靠稿費度日的拮据生活、讀過西點軍校而後被退學、曾有過一段與表妹維吉尼亞的婚姻──這些都是愛倫坡真實的個人特質與人生經歷。

 

而電影裡提及的數篇短篇小說,也確實為愛倫坡筆下的作品,如果讀過他的作品的讀者來看這部電影,肯定會有相當程度的共鳴。就算沒看過這些作品的觀眾來看這部電影,我想在劇情理解與案情推論上,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最多就是少了一些小說與電影對比的樂趣。

 

或許該這麼說吧,如果看過那幾則短篇小說的人,可以自行做出推理,但沒看過小說的人,就只能等待偵探做出推理。像是第一件命案,讀過〈莫爾格街凶殺案〉的我很快就猜到窗戶暗藏彈簧鎖。

 

至於這部電影虛構的部份,則在於殺人兇手以及那些精心設計的謀殺案;兇手模擬愛倫坡數則短篇小說的情節來犯案,這是推理小說裡相當常見的「附會殺人」謎團。

 

所謂的附會殺人,意思就是兇手根據民間傳說、歷史事件或小說歌謠當中的情節,來模擬設計犯案場景或行兇手法,企圖製造恐怖驚悚的氣氛,來混淆警方視聽或達到其他目的。

 

劇中的兇手進行「附會殺人」的目的與動機相當合理(儘管非常心理變態,但犯下這些殘忍命案的兇手沒心理變態也說不過去吧),而推理層面也處理得可圈可點(懷錶上的時間代表經緯度的謎團設計夠水準),堪稱一部同時兼顧謎團與氣氛的推理電影。

 

就我個人的偏好,《神探愛倫坡》比強調動作場面的鋼鐵人版《福爾摩斯》精采好看,相信應該可以滿足重度推理迷的口味才對。

 

延伸閱讀:The Raven《神探愛倫坡:黑鴉疑雲》觀後感(上)推理小說的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