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女

 

 

 

其實早在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揭曉入圍結果之前,我就已經收到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林斯諺私下寄給大家的參賽作《無名之女》初版,不過一直抽不出時間來拜讀(其實應該說我個人較不能適應電子檔的閱讀習慣)。

 

現在《無名之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而島田莊司和玉田誠先生的評語與讚賞,更加深了我對這部作品的期待。本書的重點謎團在於「人腦交換到另外一個軀體的可能性」,此富懸疑性又超現實的謎團更進一歩衍生出「人格同一」的學說理論,十足帶有哲學風味(卻又沒有學術理論的枯燥乏味),也很符合林斯諺的創作風格與特色。

 

掩卷之際,我對此書的評價就如兩位日本推理界前輩所言,這部作品確實具備島田莊司「21世紀本格」的條件,是一部更為進化更為前衛的本格推理傑作。

 

然而,這樣高的評價也讓我不禁好奇,《無名之女》初版究竟是出了甚麼問題?我將《無名之女》初版的電子檔翻出來,稍作比對(我沒有將初版從頭看到尾,僅看關鍵部分),才知道原來新版的兩個解答,在初版當中是對調過來的。

 

對調的結果,就如同日本評論家玉田誠的看法那樣,我個人也認為新版較為優異。造成新舊版評價落差的關鍵,我分析如下:

 

第一,轉折不當。故事中的A解答邏輯嚴謹,B解答大膽突破,就傳統本格推理來說,將A解答放置在最末當成最終真相是較為合理的,亦即《無名之女》初版的選擇,這樣的安排本無不妥,但舊版連結兩個解答的手法讓我心裡有點怪怪的感覺,舊版是用「我剛剛講的那些,你還真的相信啊」來作兩解答之間的轉折,這樣的安排不僅僅是犯人在耍主角,感覺更像是作者在耍讀者。(新版的轉折就沒有作者耍讀者的感覺)

 

第二,讀者本身的心態。較為嚴謹的A解答若放在最末,雖然合乎傳統本格推理的要求,卻稍稍減弱了B解答前衛的創意,反過來說,像新版這樣先以嚴謹的A解答放前頭,而B解答殿後的話,我會將故事最末這個大膽的創意當成bonus,比起先B後A來說,反倒加了一些創意分數。

 

不過反過來說,若是無法接受B解答前衛概念的人,或許就會覺得初版的《無名之女》比較好也說不定。看完新版《無名之女》的讀者,也可以試著想像:要是書中兩個解答調換過來,是否會對此作產生全新的閱讀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