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  

 

 

被控殺害自己外遇對象的科技新貴艾德里安為了讓自己全身而退,找上一位業界著名的女律師來替自己辯護。在上法庭之前,兩人先針對案情進行沙盤推演,首先要解決的重要難題,就是發生命案的旅館房間內,僅有艾德里安和外遇對象兩人,而房間的門窗全都由內上鎖;換句話說,對警方而言,在這個外人無法進出的命案現場,艾德里安是唯一一個可能殺害外遇對象的兇手……

 

即便知道NETFLIX已經上架《佈局》這部電影,但還是趕在下檔之前去戲院觀賞(而且我還沒去過台中的站前秀泰影城,去逛逛也好),果然真如網路上的好評那樣精彩,而且很難得的是,《佈局》是一部本格推理電影。

 

本格推理,就是指故事的重心聚焦在謎團佈局上頭,調查的過程講究邏輯推理;然而,隨著推理小說一百七十多年的演變發展,逐漸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流派,時至今日,犯罪心理和懸疑驚悚成為推理故事的主流,講究邏輯解謎的本格推理已然式微,不僅在小說寫作上式微,就連影視作品也是。

 

其實電視劇還能看得到這種講究邏輯解謎的推理劇,但在電影當中這種推理類型就相當罕見,所以能夠看到《佈局》這部本格推理電影,著實令我大感驚艷。

 

《佈局》整體故事節奏緊湊,幾無冷場,令觀眾的注意力無法隨意放鬆;而劇情轉折接二連三,將懸疑性跟意外性保持在一定水準,不過劇中幾個地方卻讓我有些疑慮,逐一列舉如下:

 

第一,開頭略顯平淡。開頭就是很平鋪直敘,律師前來拜訪委託人,然後兩人開始進行沙盤推演,回顧事發經過。

 

看到這裡,我就在想:為何不直接用委託人一開始在旅館房間醒來、發現屍體的場景作為開頭?相較於前者平淡的開頭,這樣不是更有懸疑感嗎?(不過看到結尾,我馬上就明白為何開頭會這樣安排了)

 

第二,中間有一段,委託人倒敘事情經過,但敘述的時候又插敘外遇對象的倒敘(這是在模仿《全面啟動》一層又一層的夢境嗎?XD),這部分倘若沒有安排好,很容易讓觀眾迷失在敘事時序上頭。

 

好在本片人物數量安排得恰到好處,情節也不算太複雜,觀眾並不會被這樣複雜的敘事方式而搞混時序,至少我沒有因此搞混,所以這點也不算什麼大瑕疵。

 

第三,有關密室的推論相當精彩且合理,可惜的是,我偏愛的第一個推論卻不是真相,而第二個推論太過尋常且沒多大意外性。(第二個推論不就是警方很可能會推導出來的真相嗎?)

 

第四,後段的某些情節讓我有點困惑,像是律師為何要用合成照片來誘騙委託人?

 

我知道有人會說律師是要測試他是否還沒完全吐實,但都已經到尾端了還在測試對方?這樣做有必要嗎?

 

當然,看到最後就會知道這個安排跟真相有關,但這麼一來,不就會讓聰明的觀眾提早識破真相?後段的一些情節安排,像是律師要委託人指出藏屍地點、合成照片誘騙對方、看向對面大樓……等等情節,就讓我隱約猜到真相(沒猜到全部,但幾乎猜到八成了),所以在我幾乎已經猜到真相的情形下,故事最後的收尾反倒顯得有點拖拖拉拉的。

 

儘管《佈局》免不了有些小瑕疵,但瑕不掩瑜,特別是看到這類需要動腦的推理電影在台灣取得了票房佳績,更是讓我對推理電影在台灣的創作空間和市場價值更加有信心(註),期待未來台灣有更多本土推理影視作品誕生。

 

註:

如果要說推理懸疑電影在台灣締造的最佳票房紀錄(限定在沒有華麗特效和大量動作場面的推理懸疑電影),就我目前所知,《控制》《神隱任務》兩部皆有破億(台北票房約8000萬上下),但是我不確定看這兩片的觀眾,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歡推理類型的電影,還是純粹衝著好萊塢大明星而進場。

 

而沒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助陣的西班牙片《佈局》,全台票房約 4000萬台幣,這還是在沒有大規模上映的情況下所締造的(台中這個大城市只有兩家戲院有上映),如果全台大規模上映,我相信票房很有機會乘以2,甚至破億。(此外,電影上映的後期,NETFLIX已經上架此片了,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締造佳績,更屬難得)

 

是說,《佈局》的製作成本會不會太高了點?據報上資訊,《佈局》花了400萬歐元(14500萬台幣)?如果消息屬實,我認為成本掌控應該是《佈局》這部電影最大的缺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