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

 

 

 

推理作家協會成員李柏青在2014年推出了他的第一本長篇推理《親愛的你》,在這之前,我只在推理雜誌看過他的短篇作品(一些作品已集結成短篇集《最後一班慢車》),以及他的關於三國歷史普及作品

 

就如作者在《親愛的你》自序裡所言,長篇作品對推理作家的重要性(其實不限於推理作家,其他類型也適用。只是我很好奇出版社真會在詢問過推薦人意見後,還在書籍推薦人頭銜上自做主張?),再加上我對他的短篇作品評價都相當不錯,因此自然很期待這本醞釀多年的長篇大作。

 

故事以梁道恩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曾與我有段見不得光的私密戀情的周孟瑾墜樓身亡,留下一封遺書,遺書的最後註明給「親愛的你」,為了找出周孟瑾死亡的真相,我決心找出那個「親愛的你」……

 

不論是故事結構情節或行文筆調,《親愛的你》都帶給我近似東野圭吾的閱讀體驗(校園背景與涉及性愛的描寫更加深了這樣的印象),而結尾的多次轉折更令我數度感到震撼,就首部長篇推理小說而言,作者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當然,如果不以長篇處女作的標準來看的話,我對柏青的要求更高,畢竟他可是具有寫出《滅蜀記》這本歷史小說傑作的能力)

 

不過書中有幾個部分讓我覺得有點不滿意,首先是敘事觀點,整本書都恪守「第一人稱單一觀點」(主角梁道恩)的敘事角度,雖然這樣的寫法更能深入角色的內心,更能使讀者身歷其境地隨主角體驗整個故事,但另一方面,卻也侷限了布局的多樣性,迫使作者必須得更小心謹慎地去安排調度情節伏筆。

 

如果作者無法從頭至尾都保持著極高的專注力,很可能會出現若干情節過於單調的情形,像是梁道恩到江伯昀家搜查那段,似乎淪為主角在自說自話繞圈圈原地打轉,即便當中安排不少的推論和線索,我卻感覺敘事節奏一度停了下來,顯得有些沉悶。

 

我想起我在看李查德的作品時,也有這樣的感覺,主角傑克李奇看到有人氣沖沖地走出辦公室,心想此人在辦公室內一定經歷一陣衝突,但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抱歉,傑克李奇(敘事者「我」)沒看到,讀者自然也不會知道,要等到後來主角遇到那人才會揭曉。(但身為讀者的我不想繞這麼一大圈啊,我只想儘快知道那人當時遭遇了什麼事)

 

當然,這個想法可能是受限於本人的閱讀喜好和創作經驗,寫作布局較不複雜的短篇小說採「第一人稱單一觀點」,我不覺得有太大問題;若是寫作布局繁複的長篇小說,採「第三人稱複數觀點」(或是全知觀點),對作者來說會比較方便佈局,對讀者來說也較能適度轉換心情。

 

(註:以下段落涉及關鍵線索的詞句用白色字體呈現,請自行反白閱讀)

 

此外,作者在線索伏筆的安排上相當嚴謹詳細,這本來是優點,但有一兩處卻詳細過了頭,不慎削弱了意外結局帶來的衝擊力道,像是手機收訊不清那段,對我而言,就公平過了頭,多加上去的「手機訊號滿格」,讓我隱約察覺出某人可能跟案件有關;最終真相揭曉,也驗證了我當時的臆測是正確的。(儘管真相還是讓我感到意外,但我似乎對此也有了心理準備)

 

最後,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惡趣味,警察偵訊主角的橋段我一看完,馬上就想吐槽說作者已經江郎才盡,不信的話,可以把警察跟主角的名字分別換成「張天行」和「胡常清」──靠,這段跟作者的短篇小說〈換帖〉有什麼差別?還不都是一個滿嘴髒話的警察負責偵訊一個作賊心虛的嫌犯。XD(好啦,還是有差別啦,一篇是警察占上風,另一篇則是嫌犯占上風)

 

總結來說,《親愛的你》的整體表現算是相當出色,以推理作家的評判標準,作者確實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過在讚賞之餘,我也期待柏青能夠繼續書寫下去,推出他更拿手的歷史推理和專業的法庭推理,來豐富台灣推理的類型與內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imenig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